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博物館的委外和民營化




利益與文化真的水火不容嗎??

圖片來源: http://www.lindamoran.net/images/greedy.jpg

博物館在台灣許多是公營,接受政府經費營運,而公營事業最為人詬病的便是不夠靈活、不及時因需要改變、有固定經費做事沒動力等。而在博物館事務的討論中,也不乏有人覺得公營導致博物館許多作為受主管單位箝制。因此博物館民營化、委外經營的議題也開始在台灣被廣泛討論。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的現在,利用民營化或委外經營,也是增加博物館戰鬥力的策略,能讓博物館的「績效」、「產出」更好。

既用到「績效」或「產出」,則表現了另一些人的隱憂,擔心過於商業化重視利益的方式,也不適合博物館的經營。如果都以績效來看藏品價值,可能流於偏好大眾喜愛的風格、或是有話題的作品,展示內容不夠全面。或是處理藏品的方式流於「迪士尼化」(詳見本站文章 "解構後的博物館(下)"),掩蓋原本博物館展示希望達到的目的。

最大的問題或許在博物館本身與被委外、或接管博物館的單位對經營的前提。簡略而言,博物館的經營目的不是賺錢,而是有文化教育的任務,營收是為了維持館的營運、或是擴充各種設備和藏品;而被委外或接管博物館的機構則一般較重視博物館為他們帶來營收、企業形象、廣告等,除非是企業家單純希望回饋鄉里社會(也很難說是否是為了名聲),否則利益,無論是有形無形的,一定要能夠評估、計算、能大過或至少打平投資成本。

在非營利的文化機構談錢也許傷感情、不懂文化的珍貴,但是換個角度來想,一個機構為了文化花了大筆金錢,但是回收微乎其微,這樣的後果也是令人擔心。特別在景氣不好時,這樣的花費必定受到質疑,責怪生活都顧不了安能供得起這麼花錢的事業。如果一個機構都是被人供養,無法自己負擔費用,那是否能長期經營,決定權掌握在他人手裡,這樣是很危險的。

可是利益與文化兩者不能兼得嗎?兩者是否能互相搭配,讓博物館達到自己的設立目的又能永續經營?我覺得溝通是很重要的,而且是明確的、有建設性的溝通。藝術文化無價,但為了與出資者溝通,藝術文化的好處、價值所在要能明確的表達。博物館的理念如何落實,要能化作實際的步驟、方法,讓出資單位可以評估、質疑。如果被質疑,要能想第二方案,使雙方都能接受。如果只是堅持己見、一定只能選一邊的概念,那麼這樣的合作是無效的。如果大家表面達到共識,其實根本沒溝通好,那這樣的合作更是減分。合作是要能1+1大於二,大家一起想出更好的方案。

要文化不是一定就賺不到錢;要賺錢不是一定只能給觀眾一種型態的東西。有憑據、具體不打高空的溝通,相信能讓博物館委外、民營化不只是與金錢妥協,而是能夠雙贏,創造更好的博物館。

1 則留言:

Just Su 提到...

這個http://bookmark.udn.com/url.jsp?bid=175901
你應該也有興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