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名與咒


圖片來源: http://p1.p.pixnet.net/albums/userpics/1/2/224512/1179796706.jpg


名與咒不只出現在小說 也的確發生在現實生活
===========================================================================
如果博物館不叫博物館了,博物館是否就消失了?

不叫博物館的博物館是什麼風貌?

以上兩個問題沒有一定的答案,好像也已經脫離了學術的領域範圍了,變成有點哲學性的答辯,但是仔細想想這個問題,對應博物館的種種議題,也頗為令人玩味。

事物本無名,但為了大家溝通便於指稱,產生各種名。但有時名卻又脫離原本指稱的事物,單獨出現對人產生作用,這種名的力量便成了咒。

看夢枕貘寫的小說<陰陽師>和<沙門空海>,故事最大的重點便是妖魅或咒術能夠作用在人的身上,是靠著人對他們說的事的相信,也就是對名的相信;使得人被影響,看到許多事實上並未發生的現象。例如宣稱要憑空種出西瓜,雖然只是把西瓜從袋子裡拿出來,觀眾卻會覺得西瓜好像憑空出現。這種法術的運作便是靠名的力量產生咒。人們用名去認識世界,但也被名所囿,讓名變成一種咒。

就哲學的角度來看,所有你無法觀察、命名、描述的東西辨識不存在的;佛家的說法也告訴我們,沒有名,世上的一切皆是虛無,連虛無這個詞也是虛無的。而在描寫法術、咒術的小說中更認為,只要有名,便能創造事物,可能作用在一個人身上,可能作用在一群人身上。或許小說的情節有點誇張,但也讓我不禁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因名而被創造出來,而我們是否中了咒而不自知。

最近博物館界最被拿出來討論和批評的故宮南院,我覺得對許多人來說,或許故宮南院已經是一種咒了。博物館界認為故宮南院的樣貌,官員希望故宮南院的樣貌,民眾想要故宮南院的樣貌,其實是三回事,而真正故宮南院的樣貌,又是另一回事。但是大家都不斷用這個名詞,想要達成自己想要的,不斷爭吵為何故宮南院沒有照他們所想的走。故宮南院這個名已經脫離了它原本指稱的物體,像法術一樣,騷動人心。也難怪有人提出不要故宮南院這個名稱,或許就是想擺脫這個名詞的束縛。

傅科說過「權力創造知識」,知識也對我們的世界造成改變。例如國家其實是藉由概念的製造,最後才成形,人民才認同國籍概念。而博物館也是在近代才有的概念,進而創造出叫做「博物館」的機構。也許很早就有類似型態的機構出現,但不叫博物館,作法也不能被叫作博物館。既然博物館是因概念而生,究竟什麼是博物館,追根究底也是一種名與咒的關係吧。為何一個名會出現、我們會中咒,中了咒為何每個人看到的都不同?如果能有釐清這些事的智慧,博物館的發展想必會有非常大的進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