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微笑彩俑- 漢景帝的地下王國特展觀後心得 (觀眾篇)


微笑彩俑就是她~ 在展場還被稱為東方維納斯

=========================================================================

趁暑假有空,挑個非假日早早去看展,會去看這個展覽是因為對於漢代藝術的興趣,而且漢代彩俑也不是這麼被大家注意,所以跑去看看實物長什麼樣子。這次的展品很有意思,不過擁擠的展場和非常傳統、略為死板的展出方式(這兩者其實有交互作用,下面會解釋為何有這樣的想法),讓這次展出扣分不少。其實這次的展覽,其優點和問題都是很久以來的現象了,藉由這個展覽,可以觀察歷史博物館近年來舉辦大型特展、力邀重量級展品的成果和缺失。為了不讓大家覺得看文章像是看秋後算帳,特別將心得分作觀眾篇和觀察篇,前者純抒發看這個展覽的感覺,後者就是對這個展覽策展、安排的一些看法,大家根據喜好進入。

<觀眾篇>

特地挑非假日早上前往觀展,但到展場時依然可以看到不少人潮塞滿展場,觀眾大概是放暑假的學生和退休的社會人士組成,我發現歷史博物館的宣傳每次總是能吸引相當多的民眾,而且歷史博物館每次展覽網站為中小學生做的學習遊戲和解說,也頗受歡迎,因此雖然大家對史博館的展覽總覺得過於擁擠、不舒服,每次還是能有不少人潮。再來自然是因為展場過小,所以幾批團體觀眾就能塞滿會場,估計如果特展沒有星期一也開放,人潮會更稠密一些。不過雖然人多,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等候一點時間都能順利近距離看展品。

一進展場,腳下的壓克力板裝了複製的動物陶俑,為大家模擬文物出土的情況,通道不寬,大概四個人到五個人的寬度,而且如果人擠滿了也看不到腳下的模擬,所以大家都盡量往兩旁站。這一個模擬區兩側一邊有解說,一邊有展品(包含燻爐、食器、烹調器皿),三個焦點算相當密集,也讓太多人停在這個點不往前,所以我選擇跳著看,有空隙就靠過去。這一區最吸引我注意的是燻爐,鏤空的雲紋非常精美,而且流動的線條是漢代藝術最讓我欣賞的一點。另外吸引我注意的就是量器和錢幣,能有實體證據了解漢代如何度量、交易讓我頗為感動。

接下來是一個個展示櫃陳列車子的相關用品、玉器、銅鏡、弩弓、印信等,全都十分精巧,即使縮小比例,雕紋依舊十分精緻,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我特別喜愛觀賞銅鏡和陵墓官印。銅鏡背面的紋飾較秦代更為流線、靈活,精美的花樣加上銘文刻上一些勉勵或吉祥的字句,讓鏡子除了原有功能更有附加意義。陵墓官印的花樣是一烏龜,雖是縮小版印章依舊很仔細的刻上六角花紋,拿在手上把玩想必十分有趣,不過用放大鏡觀察依舊能欣賞漢代工藝之精巧。

場中有一小區是影片,大致上介紹漢陽陵的挖掘和保留區建立,猜測是大陸那邊的宣傳影片,對漢景帝時代的事件介紹有些缺乏是缺點,而且呈現方式略為死板,不過看到大陸的保留區非常雄偉,重建陵廟闕樓,心嚮往之啊。

接下來是俑區,包含著衣俑、裸俑、動物俑,人物有仕女、女侍男侍、樂舞者、士兵等,也有閹人宦官。展場有漢俑和秦俑差異之比較,這裡不贅述,大致上最大的差別就是漢俑人物比例縮小、手使用木頭製作、許多俑衣服是真的布匹披上去而非陶土造型著色燒製;此外俑的題材大大拓增,不若秦俑皆是男性兵士,從這裡也可看出漢景帝的性格和偏好。我個人認為漢俑的制法、造型根本差異不大,但是漢俑給我一種更飛揚的曲線的視覺效果。特別是舞者俑,他身體微彎、衣袖展開的動態感,是威武霸氣的秦俑所沒有的。

或許應該說,秦始皇建立的是地下軍團,漢景帝則是地下皇宮,把現世的宮室樣貌、在皇宮生活的各種人、典章制度都搬到陵墓裡,整個陵墓所保存的,是西漢上層階級的生活面面觀。不過就花錢手筆,漢陽陵大概遜於秦皇陵,它俑的製作方法比較省錢省事,缺點就是保存期較短,俑上的衣物、木手都爛光了。但它展品的多元熱鬧,展現的漢代生活樣貌,十分吸引人。對漢代生活有好奇想像者,這個展覽值得去看看。

接下來是用陶土製作的牆、屋瓦、瓦當、地板、水管和縮小比例的穀倉、水井等,都是較大型的陶土雕塑。但是製作依舊十分精緻,有青龍花樣的磚頭我十分喜歡,因為那隻龍的造型是很經典的漢代風格(從戰國到漢代都有出土發現類似的造型),線條極為流暢活潑。水管有直型跟U型接頭,燒製已不簡單,還刻上花紋,真是只能用佩服來形容。用一句話蓋括,漢代工藝除了寫實細膩,也非常流線、動態、伸展、活潑,有些技法還略顯生澀不成熟,但卻有另一種吸引力。

陵墓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它把過去的生活埋進地底,隔絕外界時光的流轉,置身其中,彷彿回到過去,有點像時空膠囊的作用。歷史不再只是文字,而是真正的生活。雖然展場有些缺憾,但是那種跟過去面對面的感覺還是令人感動的,當然,事前對漢代歷史作一點功課會更好。

展覽網站 (可看展品,歷史大學堂問答蠻有趣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