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幻象之丘in鳳甲美術館觀展心得


幻象之丘展,台藝大參展人的作品設計圖

假期看展,多多益善。尤其是想研究數位展覽方面的題目後,有關當代多媒體運用於展覽的例子更是需要多吸收,總之,選絕對人少的時段衝去看展,雖然是小展,但也有不少收穫。

這個展覽的理念其實挺簡單清楚的,所謂幻像,便要以人的知覺為基礎,對其產生影響。而呈現這樣的概念,這次的展品可分為兩種:影片和互動裝置藝術,前者我認為是針對幻象必須要有能讓觀者投射自身、陷入其中的情境;後者則是用裝置讓觀者能與作品互動,進而陷入作品的世界,一個是內容設計,一個是技術運用。

互動裝置藝術方面,其實蠻像虛擬實境遊戲的概念。利用投影機投射影像,再使用攝像頭、電子捕捉人類動作等裝置,讓人做了某個動作後,投射影像產生變化。也有踩踏碰觸圖案產生聲音的作品,非常能吸引觀者的參與,不過大多形式重於內容,需要更進一步的設計,才能帶給觀者更多感動。

在這樣的展品中我最喜歡的是黃心健的「皮像底層」這個作品。它設計讓觀者對準螢幕時,捕捉觀者的表情,接著螢幕上類似人臉的圖像就會根據觀者的表情作變化,或是發聲。這個展品之前在這位作者北美館的展覽「人間機關術」就曾展出,但是我去的時候剛好維修中,沒有體驗到,這次也算是一償宿願。我很欣賞他將人臉化作一個個精細齒輪零件組成的機關,如機器人般笨拙而有趣的運作,那種老式器械的魅力非常吸引我。這個作品設計的情境是國劇的戲台上,鑼鼓點子熱鬧非凡,而奇妙的人臉圖像由你操控,或瞇眼或張嘴或發聲,形成自己的演出。其實這個作品設計可以根據捕捉到的唇型發聲,不過不太準確,很難操控。我只能勉強用嘴型讓它發出吊嗓般的高音,和一些嗚嗚啊啊的聲音,但是機關這個概念很有趣,這個互動裝置也比較精緻複雜。

其它的作品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一個畫著黑線圖案的角落,只要同時碰觸兩條以上或雙數的線,就能以人體為電阻,連接兩條線隱藏的電子通路,發出聲響。類似的概念好像有一部電影用過,是一個裝置讓舞者跳舞時會感應發出聲響,讓主角啞女舞者藉由這樣的裝置也能發聲與人互動。另外有一個則是透過吹氣讓牆上投影圖案產生變化。要是能用音高、大小聲作變化應該會更好玩,只是要隔音就是了…用手腳揮動讓影像產生變化,不知為何讓我想到幻想曲裡魔法師學徒米老鼠用手一指,波濤星晨都隨他起舞的感覺,要是技術再好一點,這樣的藝術型態應該也能營造那樣的幻象吧~ 幻想曲影片按此

影片方面,倒是沒有太多特別的感覺,展中的影片共通處就是以第一人稱為觀點,讓人投射入影片的情境,或是覺得自己置身於作者營造的幻想世界。或者貼近每個人的生活,或者異想天開,各有不同。有一部影片叫臭屁電梯,描繪人在電梯放屁的尷尬,令人莞爾一笑。不過我還蠻想要影片中的臭屁掃描+空氣清淨機,還有氧氣面罩最後防線喔~這個展覽的影片大多youtube上都有,要看臭屁電梯請 點此

這個展覽讓我看見數位技術與展覽的結合的不少可能性,數位平台或許會是未來人類最為熟悉常接觸的情境之一,對這一個介面,其實博物館可以有更多想向與不同的理解,這次的展品就是很好的例子。
p.s. 1. 吸引我去看展的主因,藝術家黃心健的網站 故事巢
2. 今天去碰到記者來訪問,有聽到解說真幸運~不然鳳甲好像沒導覽員的樣子,只有顧展的人員兩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