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世外桃源龐畢度特展- 看展覽主題與觀眾溝通(上)



普桑,阿卡迪亞的牧羊人,表現古典主義精神,表現仙境仍逃脫不了死亡

============================================================================

龐畢度中心珍藏於4月18日開始,展出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重要現代藝術創作。除了展出的作品重量級,策展人也別出心裁以普桑的<阿卡迪亞的牧羊人>畫中內容,發展出十個子題來表現「世外桃源」的種種面向。作品內容和題目討論當然有十分多值得討論的地方,但是這篇,我想探討的是策展人的設計規劃,跟觀眾的互動如何。

在主題設計上,我覺得讓展覽有一個母題想法,是一種不錯的嘗試。一般的展覽多以一個很概括的畫派、時期、畫家為展覽主題。阿卡迪亞這樣的主題,可以說是比較主觀的剖析,但也提供觀者一條明確的思路,讓他循著脈絡發覺和思索。有意思的是,普桑是古典派末期的代表,是歐洲傳統藝術表現方式的巔峰,無論是透視、光影、圖像表現、人體表現都十分完熟。而在古典畫派完熟、僵化時,薪的藝術表現方式逐漸打破以前的美學定義,走出不一樣的路。儘管他的子題下放置的畫是否符合這樣的歸類值得討論,但從這樣的角度看現代藝術,的確是一個很完整有系統的方式。

但雖然這樣的安排相當用心,不過我也覺得有幾個問題。第一是「世外桃源」這個名稱。雖說策展人配合亞洲文化,想到「世外桃源」這個中西似乎共有的概念,但世外桃源的樣貌為何,文化差異還是十分大。西方的世外桃源,或該說阿卡迪亞,其形象和古希臘的神人共存、自然無禮教、無憂無慮相關;而東方的桃花源則是與儒、道的概念都有些相關,既是與世無爭、無為而治;也是一種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狀態。可以說桃花源偏像一種理想的社會的描寫;西方則是強調人在大自然不受拘束、快樂無憂的生活。在現代藝術下,阿卡迪亞也變成逃離歐洲文明束縛、回歸原始(primitive)的一個寄託。這兩者定義是有不少差異的,且在繪畫語言上,不少使用的意象也需解說才能讓不同文化的人理解。

當然釋題本就有很多想像空間,這些差異都可以有個人想像。不過在展場佈置上,我覺得溝通主題的效果不是這麼理想。展覽的主題來源- 阿卡迪亞的牧羊人以投影的方式投射在入場的門帘,讓觀眾穿過進入會場,旁邊放有解說告訴觀眾這幅畫的用意。但是許多觀眾根本沒注意,穿過直接看畫,使得引導失敗。展覽定的子題在牆壁上很不顯眼的標識,也讓許多人忽略畫作與子題的配合。最後觀眾還是單純看畫為多。根據我的經驗,有任何引導,都應該在牆壁上以大片圖文顯示,才能吸引人觀看,因此這個展覽的佈置,雖有巧思但成果並沒有非常好。

2 則留言:

Irene 提到...

您好,我是沒有多少美術史概念的路人,您是我在找關於龐畢度特展的網誌文章時,看到第一個(或是少數)寫到關於策展主題跟規劃的~以我一個抱持著興趣去參觀的門外漢來說,這次展覽的圖片解說很小,我幾乎看不太清楚,而且沒有其他相關的文字介紹,這樣子讓我這種沒有租借語音導覽的人來說,非常難在當場自修,還是得回家多努力查點資料...。

gloria0512 提到...

謝謝樓上的回應

其實我一直覺得,展覽要和民眾互動是件很有挑戰性的工作,資訊量、內容安排都應更審慎思考。我其實覺得這個展覽很有企圖心,想要表現西洋美術發展的脈絡,但又做得不夠清楚,有點可惜。

其實語音導覽我覺得也不是這麼有用,現場指導自修其實成效都不會太好(因為人多、聲音混亂等因素),可是我認為資訊呈現要有環境線索,讓人很容易發覺感受,這還是重要的,也應該引發人進一步找更多資料的興趣,我一直覺得要是美術館的導覽可以配合公立圖書館的館藏推薦一些書放在導覽上,應該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