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從挑戰到經典



Olympia by Manet, 在當時沙龍展出時遭眾人嘲笑但也創下極高的觀看人數,並被許多藝術史學者和藝評家討論,現在被認可為傳世名作

================================================================================

在藝術的發展過程中,走在時代前面的作品總常引起人的攻訐,不被欣賞、挑戰觀眾或評論家的價值觀,但在種種攻詰中,一個作品的價值也逐漸浮現,它引發人們的負面情緒慢慢減少、容忍、最後成為藝術的一部份,這個過程有許多耐人尋味之處。

近來讀到關於馬奈的奧林匹亞(Olympia)的研究,這幅畫在當時引發許多非議和評論。這幅畫被人認為不算藝術,但又引發許多人的觀看、評論,因為這個作品有技巧的打破當時許多藝術的傳統,無論是技法、題材、背景安排等。

以十九世紀的民眾的眼光來看這個作品,首先他們會對這幅畫的女子被畫作「裸女」感到強烈的不能接受。從古希羅以降,西洋古典藝術有悠久的裸女繪畫傳統,在十九世紀的畫院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項目。裸女不只是沒穿衣服的女人,更是表現人體美的終極方式,傳統中要描繪裸女,這些裸女必須有修長和諧的人體比例、細緻的筆觸表現光潔的皮膚、並要賦予這些裸女一種永恆、如女神般的氣質,不能讓觀者聯想到凡人的一些特色,或是讓人過於感到有肉體情慾。文章中還特別強調,畫家必須提供一種安全的觀看方式,讓人感到人體的勻稱和諧之美,又不流於情慾描寫。但Olympia卻看起來是一個粗糙、筆觸像半成品、甚至模特兒身材也不完美,像「雄性化的大猩猩」,身體給人一種沒清洗過的骯髒。種種因素,都讓人肯定他一名娼妓、躺著等待客人、身體待價而沽的感覺。



傳統的裸女畫-- 安格爾的 Venus Anadyomene

然而在脫離的社會對道德的看法、美學的看法、娼妓是社會邊緣人等束縛後,我們可以從Olympia身上得到的是什麼?我們因他而起的不安、怒罵、嫌惡、卻又引發眾多人潮去觀看,這背後的意義為何?藝術除了表現一種似乎永恆不變的美好,是否也該注意稍縱即逝的時代性?如同波特萊爾創作對醜惡的凝視,並想從醜惡中找到尊嚴,藝術是否也應該凝視過去大家不想看、不願看的。我個人從Olympia身上看到一種坦然,或許是對自身職業的坦然、對眾人唾棄卻又忍不住觀望的目光的坦然、對於自身裸露凡夫俗子的身體表現情慾的坦然。如同文章所說:「她脫離了週遭的情慾暗示—蘭花、黑奴、貓,表現一種超然的坦白。」她不美、不高貴,但是否真只因為她不完美、情色才令這麼多人批評?或是畫家用這樣的方式,表現出當時社會被邊緣化的一角,而且態度如此坦然?答案未可知,唯一肯定的是,現在的藝術史接受Olympia的確為觀者展示出一種重要的「現代性」、一種重要的表現題材。

Olympia的戰爭還沒結束,每個時代總有相似的情節,現在似乎越演越烈。藝術越來越不拘於任何形式,挑戰觀者的概念,也挑戰博物館如何處理爭議性題材。不過在批評責罵時,或許大家該思考,自己攻擊的是什麼。是作品,還是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是關乎價值,我們能不能限制藝術只表現某些價值?

隨著「現代化」的道路,這樣的選擇似乎越來越艱難,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多了。

========================================================
update: 我文中所說的有關Olypia的研究文章是指T.J. Clark寫的 "Olympia's Choice"收錄於The painting of the modern life, 這位作者是十九世紀藝術研究方面的重要學者,有興趣可以看看他的著作,雖然內容有時龐雜,但是看看十九世紀的藝術,對於現代社會面貌的形成,又會有更多想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