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

動漫突擊.動漫特攻in當代



===================================================
展覽要落幕了,心得文才出來...

當代藝術館一直以來呈現不少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而動漫,正是當代藝術重要的一環。趣味、特殊造型、速度感…,動漫圖像深深與日常生活集合,各種媒體、廣告設計都會運用,具視覺效果、吸引眾人目光。

用「突擊」、「特攻」這樣的說法,其實頗值得玩味,彰顯動漫圖像對觀眾視覺的強力攫取,它的表現形式是力求吸引大眾目光的,它的內涵,正是你被吸引的瞬間,所看到的。這樣的訴求下,呈現了甚麼內涵?與觀眾如何互動?成為這個展覽策展意旨上,相當重要的部分。

就我對動漫藝術的認識,動漫藝術是一種強烈、易懂、最好能運用大眾熟知符碼加以創新編撰,以期讓大眾容易進入並共鳴的藝術。視覺呈現上若不是傳統認為的「美」,也該是有強烈特色能抓住人目光的。這些特質,也不例外的在展覽作品中呈現。而這次展覽希望呈現得更深入一層的意義,則是在這些作品搶眼的外表下,其背後暗示的時代現象,也是我所感興趣的。

參考導覽手冊的解說,我用作品的主旨概念分成以下幾個子題:

女體物化
這個概念表現得蠻明確易懂的,女體在動漫中一直是被頻繁消費的物件,日漫也常用女性裸露當作給讀者的Service,不過其實追本溯源,女體的消費歷史已經十分悠久,裸女在西洋繪畫占的份量難以估計。不過動漫的女體形象,影響當代觀眾的審美觀,這倒是動漫在現代重要的影響。這樣話題的展品中,我覺得瓶裝女體各部位的作品是我較為欣賞的一件,它除了表現女體物化,也表現大家追求這樣的女體美,是可以分部位消費的,消費者不只是男性,女性整型其實也是一種型態的消費。
其餘的,我覺得概念大同小異,都是強調女性物化。還有一點讓我注意的是,在這次展品中,即使是女性描繪女性,意象也都是傳統的女人印象。像是草間彌生的作品<女人的城堡>,手法較抽象,但還是用了粉紅色光、幽微、閉鎖像是子宮的感覺表現女性,我覺得應該也有動漫作品是用其他角度描繪女性,其實也可以考慮呈現,讓面向更多樣。

圖像(icon)重新創作
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把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以教堂馬賽克圖像的方式作呈現,圖像語彙的借用能立即給人不同的感受,這是漫畫很重要的表現手法。

當代生活呈現
漫畫一向與當代生活貼近,這樣的作品我較喜歡的是外婆家的回憶,用動畫放映、像日記一樣呈現在外婆家的點點滴滴。這個作品在展場不是很吸睛,也是少數比較平凡溫馨的作品,不過細緻可愛的畫風還是讓我頗為欣賞。

趣味圖像、療癒系
動漫十分喜愛趣味、造型特殊,讓人會心一笑,也讓人在緊張的生活中暫時放鬆。在這裡頭我最喜歡的是叫作「釘子」的一系列小動畫,簡單、無厘頭、搞笑,但卻效果十足,在生活中蠻紓壓的。

特殊媒材
就算常見的題材,只要用特殊的材料,也能帶給人全新的感受,或改變其意涵。我蠻喜歡的展品有玻璃球長頸鹿和雕花輪胎,換一種材質,就能有另一種趣味或想法。另外延伸介紹我覺得概念類似的作品,效果不輸給這次的展品。點我


另外在場地設計上,動畫放映區的設計頗為有趣,像是一樓的動漫放映區,採用像是樹枝上結滿果實般,有許多小螢幕,放映不同影片,音響不互相干擾又不用戴耳機。在有限的空間內,製造隔離的環境,感覺挺不錯的。不過情境太像在看電腦,會有發呆賴著不走的念頭,這可能是小時候電視兒童的後遺症。

展場上有許多多媒體放映的部分,我覺得位置擺放也都不錯,作品說明牌都用數位螢幕,我覺得要是把作品解說也放上去,更物盡其用。

觀眾看展的狀況我覺得比展覽本身更有趣,如因為可以攝影,展場瞬間變成各種大型拍照背景聚集地,民眾不亦樂乎跟展品拍照。另外投影螢幕又一如往常的發揮驚人的功效,只要有螢幕、有影片、可互動,觀眾就會停留特別久。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叫作「釘子」的一系列多媒體作品,像是有趣的GIF動畫圖像,可觸控互動,說不上創新、能互動的也有限,卻能用簡單的動畫呈現輕鬆逗樂觀眾,或許simple is the best吧。

不過我覺得這些討論還是基於動漫原本訴求的對象的需求,作描述點明,個人覺得,也可以討論在這樣的消費下,較為不被關注的點。

用可愛或美裝飾原本不合社會規範的概念
關於這點要推薦這篇文章,看了就知道我想說的點是甚麼了。點我

動漫如何處理敏感題材
雖然動漫大多都較為娛樂、訴諸大眾、或輕鬆趣味,但也有些動漫直指較為深刻敏感的話題,如妖精之歌Elfen Lied就是大膽表現強權、爭鬥、性、暴力等話題,雖然不是每個人能接受,但其出色的圖像表現的確帶給觀眾震撼與省思。這其實也是動漫的一個面向,值得成為展覽重點。

這個展覽固然有達到一些我覺得動漫創作展覽該有的效果,不過總覺得主旨處理得輕了一點,不足以明確的傳達給觀眾,一般觀眾還是會用較為遊樂的心態看這個展,有點可惜。當然也和觀眾眾多、氣氛喧鬧有關。不過真的要表達得比較深沉,可能會沒有太多觀眾願意進來。這真是展覽永恆的問題…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比較喜歡衝擊多一點、個人思考多一點的展覽,這個展覽對我來說有點像嬰兒食品,太好消化、沒有驚喜,不過這是因為我的胃口被養得比較大,對於一般觀眾來說,這個展起碼不會莫測高深,親和易懂,應該能鼓勵更多人來博物館看展覽。

----------------------------------------
附注:我給大家看的例子都出自於同一個部落格,鄭重推薦一下
【柘榴堂.台北妖怪絵巻】 畫風大致是日式唐風,內容有趣,也很有想法,大家不妨去看看。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綠建築的商業機制(下)


除了看起來綠油油,現有建築稍作調整改造也一樣是良好的綠色博物館-- Lincoln's cottage

-------------------------------------------

在人才培育認證方面,綠色經濟的發展讓與其相關的課程、學位認證也隨之出現,例如美國的Bainbridge Graduate Institute即開設 MBA in Sustainable Business和Certificates in Sustainable Business or in 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 & Intrapreneurship。近來加州政府計畫以鼓勵綠色經濟來帶動商機,創造就業機會,正在促成五十億美金的方案,對綠色科技工業免除營業稅,鼓勵環保的科技產業入駐加州。加州對企業的徵稅一向不低,政府希望這樣的舉動能對企業產生誘因。這樣的舉定也能帶動員工雇用,估計約可製造十萬個工作機會(Sara Stroud, 13 Jan, 2010)。從這樣的新聞,可了解在美國綠色企業的盛行,鼓勵更多人投入綠色相關產業,專業人力訓練培育會更加熱門。

在相關產業發展方面,美國已出現綠建築產業相關刊物,如Sustainable Industries這個刊物,它針對綠色經濟的市場行銷案例、相關產業新知、新法規頒布都有詳盡介紹,儼然是一個完整的環境產業商情來源。有了商機,自然會有人想做資源的整合,結合各領域,要推動綠建築、以及作法建材的革新,都會是加速的效果。從Sustainable Industries的首頁,可看見相關文章每日更新,專欄作家為文探討,這樣的現象反映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標準建立、政府鼓勵、取得名望等誘因,使得許多機構、私人住家紛紛想要做綠建築,使得綠建築,或永續產業變成一項有市場的生意,許多公司投入、專業人才也增加,而當這項產業有了規模,建造綠建築的難度門檻就會下降,吸引更多機構,包括博物館,更願意嘗試實施永續、綠色的概念,這樣的現象又會正向回饋至產業的發展,形成循環。從這樣的現象,可以了解到如果要讓綠色、永續的概念實施得更廣,產業化、規模化是不可缺少的關鍵。

當然符合標準、通過評鑑不一定就是真正綠色、永續的建築。如Monterey Bay Aquarium (California)的綠建築經營被記載在綠建築相關著作上成為參考模範,但是看它的環境保護規畫,雖對交通運輸、食物採買、資源重複利用皆有觸及,最關鍵的水族館大量用水,卻略而不提,但這正是最核心的問題。或是像博物館的矛盾:既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前來參觀,又希望做到減碳。但長途旅行排放出的碳量,卻十分可觀。而在台灣我覺得更難達到的,就是製造機構想要實施綠建築計劃的動機,我們不像歐美,用環保打造好形象真能大幅增進民眾對企業的好感,提升市場知名度競爭力。便宜大碗,還是最大考量。

不過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是遲早要面對的課題,而且可能就是我們這一代要背負的責任。綠建築只是其中一個面向,藉由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去思考經濟發展與環境如何平衡,有甚麼方法讓我們追求生活福祉之於也能永續經營環境。這看似與博物館、或各種企業的事務無關,但能源枯竭的一天,所有機構也將無法營運,雖看似遙遠,但仍不可忽視。

下面是幾個我覺得不錯的資源,如果大家以後有幸(不幸)必須負責自身機構的綠色建築建置,可能可以參考。

不錯的綠建築建置案例,把建置過程有條理的寫出來
1. Blair Kamin , (Apr, 2008). Grand Rapids Art Museum. From GreenSource Magazine
< http://greensource.construction.com>
URL:

2. Campagna, Barbara, (6 Apr, 2009 ). True Green / It’s Official: LEED gold for president Lincoln’s cottage visitor education center. From National Trust Historic Sites Web Site/Blog, < http://historicsites.wordpress.com>
URL:

一篇評估實施綠建築利弊調理蠻分明的文章,可以作範本參考
Campanelli , Anthony J. & Rizzo, Christopher, (30 June, 2009). Risks and Rewards for Building Sustainable Hotels. From Deloitte Development LLC
URL:

想知道永續產業的發展,這本雜誌可以參考,也會有好案例的介紹。
Sustainable Industries magazine

關於標準、法規,大家直接到網路打名字去搜尋較佳,因為隨時可能會更動。

綠建築的商業機制(上)


蠻有名的一個綠色博物館案例,植被屋頂看起來很有說服力-- San Francisco的自然史博物館

-------------------------------------------------------------

這其實是我的期末作業,不過想把它縮簡放上來,環保產業在近年來越來越風行,帶動商機與工作機會,是大家可以注意的現象。而且很多機構都流行要「綠色」、「永續建築」,博物館也不例外,這篇文章有一些相關情報看一看也不錯。

========以下進入正文========

經過一學期的課程、演講和參訪,可輕易查覺,台灣綠建築的發展,還停留在嬰兒的階段。只有數座實驗性的建築(如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台北科技大學生態小屋等),但一般商業建案,卻未曾看見以綠建築為主打,國內綠建築較像是展示得獎或宣傳政策一類的工具,而沒有真正進入人民的生活,廣泛被使用。除了領導性、有錢的大博物館,一些缺人力物資的小博物館,如何能降低實施綠建築計畫,乃至環境保護計畫的障礙,很大的部分就是綠建築是否規章已明確,訂定要求書和契約有前例可循,並且有一定規模的市場,讓成本下降、有許多現成材料技術。綠建築商業模式的成立,才有機會讓更多博物館皆能加入綠色博物館的行列。觀察歐美目前的成果,可以為我們推動綠建築的方案作一些參考。

據我歸納資料文獻,綠建築產業化有幾個要件:
1. 標準
2. 政府鼓勵
3. 市場與行銷
4. 人才培育認證
5. 相關產業發展


標準方面,LEED、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 Inc. (ASHRAE),或各種綠建築標準的成立,對於商業模式的推動有莫大影響。標準中的項目,可成為綠建築規畫中重要的根據參考。例如LEED底下有幾個重要大項指標:

1. 永續建築基地(Sustainable Sites)
2. 用水效能(Water Efficiency)
3. 省能與環境(Energy & Atmosphere)
4. 建材與來源(Materials & Resources)
5. 室內環境品質(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6. 創新與設計(Innovation & Design Process)

ASHRAE標準中,對於建築的規範則有下列幾個大項指標:
1. 能源使用效能(Energy efficiency)
2. 建築物對環境之影響(A building's impact on the atmosphere)
3. 永續建築基地(Sustainable sites)
4. 用水效能(Water use efficiency)
5. 建材與來源(Materials and resources)
6. 室內環境品質(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這些標準,對綠建築實施的概念做了全面詳盡的思考,像是能源、水資源使用效能要高;建築基地要能兼顧生態永續;建材儘量使用舊的、或是就地取材減少碳足跡、室內空調日照等環境控制都是良好綠建築設計的關鍵。LEED還特別設立創新與設計的項目,鼓勵對綠建築做更多方面的利用,或創新的思考。

有了評鑑標準,下一步就能發展獎勵措施。美加地區已使用綠建築規章來建立獎勵制度。美國法規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ARRA)於2009年2月17日在歐巴馬手上通過,想挹注約九億的美金補助綠建築計畫,以及節能計畫,聯邦政府正式經營綠色經濟這個領域。以LEED作為主要標準,針對計畫達到項目作評等,有減稅的優惠。

政府政策鼓勵,會是推動綠建築非常大的誘因,尤其是非營利團體受益更加明顯。以President Lincoln's Cottage at the Soldiers' Home這個位在美國華盛頓的歷史建築的案例來說,由於其利用老建築本身採光通風的優勢,配合鼓勵大眾運輸、綠化、省電省水、建材用舊建材或就地取材等作法,保存歷史古蹟,也在2009年達到LEED認證的金質獎,法律上可減免25%的稅。身為綠建築營造模範,名聲、廣告效果更是無形中增加了。這些對於一個機構,尤其是非營利機構,是十分重要的利多。

在市場行銷方面,從許多綠建築個案中,我們可以得知,一棟一般的建築,不用大規模改建,也能有綠建築的功能。且能節能、省錢,有些國家也已發展出政府補助優惠減稅,其實是一項極有商機的事業。觀察國外案例分享的影片,他們的訴求為:1. 省能省錢 2. 環保 3. 讓居住環境更好。有建案一開始就以綠建築作為訴求。如在波蘭的Green Light Corporation便推出以綠建築為訴求的住宅大樓建案,賣點是能夠節省未來使用能源需支付的費用。他賣出公司股份給未來用戶以籌措資金,減少非住戶的投資者,與未來住戶共同投資,並讓住宅價格更為平易近人。 由此可見綠建築在建築市場上越來越風行,也有行銷計畫出現吸引顧客上門。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初進研究所第一學期的回顧


希望在學術研究的迷宮中,自己不要忘記起出的目標,有系統的走向終點。
========================================================================

同樣一棟建築,外人、住民、建築師、管理員…每種人看到的景象約莫不會相同,同理,真正就讀研究所,從管理者角度看博物館,聽過博物館人員的經驗分享,對博物館的認識也大為不同。這種有趣新鮮的衝擊感,值得為文紀念一下。
首先進入研究所的新刺激,就是同學。由於博物館需要各個學科背景投入,使得學生來自各個領域,有設計、美術、中文、生命科學…族繁不及備載。同時有人已有其他領域的工作經驗,或是在博物館工作、擔任義工。認識不同背景的人,讓人的視野大不相同,也感受到博物館領域的豐富多元。
再來便是課程,認識博物館的方式有非常多種,透過上課、實際參觀、參加研討會,對於台灣從事博物館相關事務的人、作法都有初步的接觸。台灣的博物館發展尚在十分幼兒的狀態,很多作法也讓人驚訝其設想不完備,但這樣的不成熟卻也給人許多未來改進想像的空間,或許也不是全然的不好。

對於課程較深刻的點作一些整理,也思考自己的發展方向和興趣。

博物館管理、博物館當代議題:
這兩門課相輔相成,介紹博物館事務、和相關的重要研究範疇,博物館管理以工作業務為分類,介紹展覽、募款、館藏發展等,並對實務碰到的問題進行思考;博物館當代議題就是以議題作單位來上課,比較是理論思潮的介紹。這兩門課讓我對博物館發展的現狀和問題有了一些認識,其中覺得在台灣實際執行和計畫目標落差最大的數位典藏之前已為文說明。此外目前博物館最擔心的就是資金籌措,因此只要是與博物館經費增加有關的議題,都有不少關注與討論。像是特展、博物館商品、博物館公關行銷、文創產業、募款等,同時因為經費不足,帶出的另一個思考便是博物館法人化。博物館面臨生存的重大考驗,必須改變作法,重新在社會建立自己的立足點,從中又帶出博物館在社會學的討論。
就我而言,雖然社會學走向的研究並不好作,但是或許是最能思考到博物館轉變方向定位的。縱使這樣的研究常常打高空,也還是必須有人投入,否則博物館在這樣轉變快速的時代,常常會考慮實行的都是策略,卻無最大的目標方向,長期看來並不好,尤其在台灣,炒短線變成常態,在長期規畫上卻十分混亂。這樣的現象如何改變,會是要投入很多人解決的問題癥結。

文物保存:
文物是博物館的核心,如何作文物保存是許多博物館的重大課題。然而文物維護許要的金錢、專業,是許多博物館經營的挑戰。甚至有時展覽、或要將文物維護經費作其他使用,對文物都是傷害。這門課除了教導文物保存的知識概念,更加要思考的就是在人力經費有限的狀況下,儘可能正確的儲放維護文物,須要完善的計畫、營運配套,才能達到。

西洋美術史:
博物館經營需要許多專業知識配合,基於對藝術的興趣,將來也想走藝術或歷史類的博物館,西洋美術史是基本的課程。由於之前就修過一些課程,所以覺得再修較為從容,也比較像加深印象、溫故知新。對我來說這門課的重點就是基礎知識的學習,比較沒有其他想法。

綠色博物館:
環保永續是近來的熱門話題,若地球環境破壞到人類無法居住,那麼博物館也無法存在,綠色博物館是為了長遠環境的永續,所作的思考。但目前閱讀實踐的案例,發現文物維護上的耗能尚無法真正解決,綠色博物館的規畫無法進入真正耗費最多能源的庫房,或像海生博物館的飼養缸、幫浦打氣等設備,只能在辦公室、餐廳等空間著手。而且其實綠色博物館在歐美地區以外的地方都較像實驗性展示,並沒有普遍的落實。這跟獎勵措施、相關產業都不成熟有很大的關係。除了研究成功的綠建築概念,我也覺得研究增進綠建築相關產業發展的配套,會是這個議題一個重要的環節。

初入研究所的第一個學期,發現博物館經營中包含許多未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說是議題。議題下許多小子題都能花上許多心力摸索,接下來就是要選擇方向,確認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課題的階段,希望自己能透過這樣的整理,釐清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