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數位典藏和數位博物館



文化事業,漫漫長路其修遠
==============================================================================

博物館數位化這個議題,有技術面、管理面、經費面等問題,許多計畫常無法兼顧每個面向,難免有所失忽,而且真正讓人想要利用,就必須資源量夠多、好檢索,單一個館想要夠具參考性、且有足夠人力經費來設置系統,除非是大館,否則十分困難。但如果幾個單位聯合起來做數位化,那麼便能有規模經濟的效果,可以具備充足的藏品,人力財力的負擔也會減輕。但如何能達到合作的效果,就有賴良好的規劃。

因為在台灣許多重要的博物館都是公家單位,因此政府補助也就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來的打工是整理國家文化建設相關的檔案,發現不乏許多大型的文物數位化計畫,下面補助的子計畫多達數十個,其中自然包括大大小小的文化中心、博物館等。這些機構雖然規模不大,但聚集眾家館藏後依舊十分可觀。同時藉由計畫規劃,藏品性質相似的館可以一起合作,如歌仔戲相關文物,宜蘭縣文化局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就可以一起合作整理。但是仔細觀察實施成果,卻也發現計畫容易出現的問題:

1. 虎頭蛇尾,沒有持續維護
許多大型計劃都要大筆金錢來運作,很容易頭幾年的熱潮過了就彈性疲乏,經費不足,也就無法好好維護系統或加值內容。

2. 廠商的系統不合需求
在協助系統設置或建檔的廠商上,有時招標的結果不甚理想,甚至可能成品完全無法支援需要。可是結案了,廠商也不必負責,最後又要重新來過。

3. 缺乏整體規劃方向
計畫會無以為繼常是因為各機關東一個計畫西一個計畫請款,但統籌的工作沒做好,例如資料呈繳中央機關後沒有良好整理,重要文件像是圖像的授權同意書零落散失,這都會變成妨礙數位成果公開的阻礙。沒有整體發展方向,也會讓贊助越來越少,政府沒錢了計劃就無疾而終,無法永續發展。也常有前後任負責人作法不同,難以交接的狀況。

綜觀大型的數位典藏計畫,只能說路遙知馬力,一開始的良好理念,能如何被實施、實施多久,其演變發展充滿變數。然而我還是認為政府支持的大型數位典藏會是博物館數位化的好方式。雖然路像是漫無止盡,但只要持續有做、有人投入,成果還是值得期待的。當然第一步,就是善盡我工作的職責,把雜亂的檔案整理好,授權文件找出來,跨出嶄新的第一步。

這篇文某程度上,是打工日誌吧…就算是不太用腦的工讀生工作,也有不少驚喜秘辛在裡面的~~

1 則留言:

Just Su 提到...

我覺得目前所謂數位典藏有一個迷思:把東西翻拍成相片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