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讓我們一起迷路吧」- 吉卜力美術館

http://www.youtube.com/v/ZvnvMPRfa8U&hl

<按連結觀賞天下雜誌對吉卜力美術館的報導>

宮崎駿開創的吉卜力工作室製造許多經典的動畫,提供兒童夢想的園地,而影像製造出的夢想若實體化,其效果又更加觸動每個看宮崎駿動畫長大的人。

吉卜力美術館的訴求與一般以漫畫、動畫為主體的美術館相當不同,因為一般以這樣的題材為主題的美術館多是較靜態的原稿擺放、搭配一些模型、相關影片播放。但吉卜力美術館卻強調用帶給觀者驚喜、並重現電影氛圍的方式來呈現展示品。更為有趣的事,展示吸引人的重點並非呈現原始物件- 如原始畫稿,而是將動畫的影像與概念帶到現實世界。真的可以讓小孩爬進去嬉戲的貓巴士、草叢裡驚鴻一瞥的廢棄機械人,這些都是依原始概念、影像再製的物件,但是卻是參觀者的重點,也是博物館認為的展示重點。這與吉卜力美術館的宗旨- 帶給參觀者自由奔放的夢想有關。無論是建館理念提出者的宮崎駿,還是負責經營的館長,他們都不希望吉卜力美術館是一個安靜肅穆、靜態展示一些珍貴手稿的地方,而是兒童或有好奇心的人歡笑的園地,因此在優先性上,經營這樣的空間比保存物件要重要的多。

我欣賞吉卜力美術館的地方,是它對兒童參訪者的友善。巨大的貓巴士是填充玩具,安全又不怕小孩在裡頭翻騰;縮小的羅浮宮展品高度更方便孩童觀看。對兒童而言,學習經驗不只有觀看,常常伴隨活動、與觸碰。像迷宮一樣可探險的展場、能摸摸玩玩的展品都能讓小孩的記憶更深刻。近距離觀賞電影影帶的播放方式,同樣也是滿足孩童的好奇心,並激發他們對電影的興趣。他們對美術館的經營方式,讓人不禁思考,美術館的展示品除了讓觀者體驗實物,是否還能體驗想像?除了對展品做最適當的擺置,是否能像吉卜力美術館一樣,與原作者的創作理念結合,發展更多元的展現方式?

除了欽佩吉卜力美術館能體會兒童的好奇心,用活潑適合兒童的方式展示。不可忽略的是,宮崎駿監製的動畫在日本社會代表的文化符號,許多民眾看宮崎駿的動畫長大,並從中得到許多啟發和感動,這不是單純一個劇情好看有趣、小孩喜歡的卡通影片能夠達到的。如果宮崎駿在日本社會沒有這樣的地位,那這樣的擺設方式可能也只會被當作迪士尼的夢幻樂園來看待。是因為宮崎駿的動畫代表著日本兒童的成長回憶與夢想,才讓大家參觀吉卜力美術館如此感動。從這個例子,也值得人思考,有好的展品好的展示方式,那要如何建立展覽與社會大眾的連結。而台灣的社會,又有怎麼樣的經驗與精神能體現在展覽,可以讓展覽與社會大眾可以產生更深刻的連結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