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新敘事—20世紀媒體敘事總覽


故有的敘事方式,成就新敘事 (圖片攝自 "在蛆蟲的影子下")
------------------------------------------------------

新興數位藝術創作的引介是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的核心目標,但與德國歌德學院合辦、以德國優秀的數位創作與台灣交流的展覽「新敘事」,作品手法並不如標題這麼「新」,而更是20世紀以降現代多媒體藝術的回顧。

這次展出的作品種類包括使用數位處理的影片、影音裝置、數位處理圖像作品共八件,4件為影像作品,更有2部長達60分鐘以上,給人一種影展的錯覺。這樣的作品選擇與一般被認定的「數位藝術」範疇相當不同,影片拍攝或圖像創作,都有更為悠久的歷史,讓人不會把它們與數位藝術並論。但在「敘事」這個觀點下,這樣的選擇卻是有意義和啟發、提醒作用的。


人以圖像、影像敘事有十分豐碩的嘗試與成果:圖像有寫實、印象、象徵、抽象、超現實等流派;影像因其連續性也可以做到蒙太奇等敘事效果及表現更完整的故事,使敘事更為豐富。但在最新的數位藝術發展方向中,如各種互動裝置、電腦程式設計等,這些表現手法出現的比例卻不大,特別是在臺灣,這樣與過去失去的連結的狀況更為嚴重。許多作品或者是一種新科技運用、或是抽像重複的聲音圖像。雖也有個中趣味及更多言外之意的想像空間,但故事對觀眾永遠有著不可思議的吸引力,也是值得現在新發展的數位創作媒材更加注意的。這次的作品在影像作品方面敘事都十分成熟而精采;圖像作品方面也能清楚體會到現代藝術流派如超現實、象徵等的影響,讓觀眾對於過往藝術表現的語彙和現在的媒材連結,能有更清楚的認知。

關於作品,中心網站已有頗為詳盡的簡介,因此以下是個人觀賞的感想:

影像作品部分(依年代順序介紹)

Schizo (2001)— 作品名叫精神分裂,作品的呈現也的確給人精神分裂的幻象感。這個作品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便是將兩版(希區考克1960&1998年重拍版)的驚魂記 (Phycho)影像合併呈現,並用兩個喇叭分別撥放兩片的聲音。驚魂記的劇本跟影像呈現都是掛保證的經典,用好的文本作品也就成功一半了。而另一半再創作方面,藝術家選擇凸顯重點與結合影像的成果也算不錯,把全片都做完更是項大工程。雖說不是很令人驚艷,但是個看起來很有趣味的作品。

對公共工程的信任(2009)— 是個類似MV的短片,用很像在念謠的旋律搭配有點嘲諷意味的歌詞和意象曖昧的影片,因為曖昧難懂觀賞起來較感疲乏,整個作品如果能了解它的諷刺標的看起來會更有趣。

倪克絲(2010)— 是一部非常典型的魔幻寫實電影,劇情描繪主角在夜間城市似夢似真的漫遊過程,把城市文明與對原始自然靈的敬畏結合。就算是現代城市,依舊不能將夜行視作理所當然,透過影像並列,獨自在夜間城市漫遊的無助主角,與即將被獻祭的牲畜,顯得如此相似。是我很喜歡的劇情類型,影像拍攝與處理也都非常成熟。

在蛆蟲的陰影下(2010)— 雖然創作日期非常新,但是表現手法卻十分懷舊。除了使用黑白默片的形式,劇情、畫面設計上都讓人記憶起20世紀初的電影作品。就連影片佈景與道具使用現成物、或簡陋感,也讓人想起早期科幻片城牆或夢幻機器的呈現,也是使用人工繪畫的紙板模型。劇情上把科學怪人再詮釋,表現宗教、科學、人性、情感種種衝突,象徵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觀賞起來很暢快,雖然暴力的表現手法多少令人不適。值得一提的是78分鐘的長片,拍攝只花了三天,或許是這樣,全片有一種隨性粗曠的美感。

圖像作品部分(依年代順序介紹)

在更深處、火燒摩天樓(1999)— 兩個圖像作品都是在平淡的風景描繪中表現一絲令人遐想的不安感。在更深處是一個不知通往何處的階梯;火燒摩天樓則是一個漆黑平靜的大樓,隱隱透出象徵火的光芒。很典型的現代藝術創作。

穿越硫磺霧氣我們再度無所畏懼(2011)— 雖然是圖像創作,但是用了近來熱門的3D技術。在內容方面是象徵意味很濃的靜物畫,也有抽象的表現手法,所以對於作品的一切猜測,開放給每個人自行思考是最好的。

影音裝置部分

平衡(2010)— 是一個比較容易和「數位藝術」連結的作品,運用科技將白蝙蝠的聲音調整到人耳可接收的頻率,搭配上在黑暗中做彩帶特技表演的影片內容,有一種人類像蝙蝠一樣在黑暗中摸索、飛翔的暗示。這樣的內容設計,讓整個作品在科技運用之於,內涵上也是較有趣味的。

======================================================
在臺灣,拍影片、傳統圖像創作、與數位藝術創作是三個疏離的族群。許多有志從事數位創作的人,擅長程式設計、玩出很多有趣的聲光效果,但在核心內容上卻常不知如何更豐富。或許就由這次交流,能讓臺灣的創作者注重結合計有的成熟敘事手法,成就能讓觀眾久久回味、內涵更為豐富的作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