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龜山眷村故事館行記(一)


廢棄的屋舍,刻寫著動盪的年代,流離失所的人,如何胼手胝足再造新故鄉。
-------------------------------------------------------------

這學期展覽課程內容的實際見習,將與桃園龜山眷村故事館的活動相結合,未來將頻繁的接觸這個地方,因此想記錄每次去的感覺,和產生的觀點看法。

這次的造訪有點像回到原點,因為上學期研究所的迎新,就是參與這個館的活動。當時已經寫過這個館成立的由來等,文章見此。雖是匆匆的印象,但前次與今番,變化還是有不少可探究之處。

首先,上次去比較像是旅遊,導覽人員也是對故事館的成立和展品大致作介紹,這次去是要擔任協助的工作,介紹的重點也有些改變。對於館的環境、之前的人做過的努力、以及眷村故事館存在的重要性較為著重。這次也用檢視故事館環境與條件的角度,來記錄這次的參訪。

首先是對眷村故事館這個場域作描述,眷村故事館是利用以前這裡眷村住民的活動中心,作為故事館的建築體。除了這個活動中心,剩下的眷村相關遺址還有宋美齡女士替村名作題字的塑像、老榕樹、以及陸光二村房屋群。陸光二村房屋群只剩下建築外殼,內容物大部分因為當時眷村要拆遷,要求淨空才發搬家費,被丟得差不多了。僅剩的一些住民用品或是軍用通牒等重要保存文物,目前都放置在眷村故事館內。



塑像


故事館,活動中心的匾額也還在
----------------------------------------------------------------

眷村故事館現在的運作,主要是由義工維持,正式員工是館長以及導覽人員一名,管理的事務十分龐雜,因此像是巡邏陸光二村防止房屋被破壞、為觀眾解說展品故事、手作工作坊教學等,都是由前眷村住民、年齡加總可號稱「千歲團」的伯伯婆婆們擔任。由眷村故事的主人翁們自己敘述故事,讓整體呈現更好。同時故事館也設定讓有興趣的人做田野調查記錄的時間,替眷村曾發生的人事物,留下記錄。

整體觀覽下來,目前可看出眷村故事館現今營運幾個較大、待解決的問題點:

1. 展品展示問題
目前眷村的外觀建築跟內容屬於分離狀態,現在眷村故事館計畫讓陸光二村的屋舍能夠整理出空間擺放展品,並且聯合桃園各個眷村在陸光二村作展示。但目前清理人手和經費不足、展品也因為眷村搬遷被丟掉許多,想要實現路還十分漫長。館員也感嘆如果當初拆遷前就計畫保存眷村建築,現在也不會要花心力恢復舊觀。

2. 陸光二村房屋群管理問題
陸光二村是重要的保存項目,但目前因為眷村形成熱潮,遊客、電視劇拍攝…各方人馬來利用這樣的建築景觀,甚至對其裝潢做了些改變、加了些戲劇用的警語牌等。雖然館方認為有劇組清理維護建築是不錯的方式,但如何規範劇組改變建築的裝潢或公共空間擺置?還是任由他們對建築進行改變?目前這些都無統一處理辦法。

3. 故事呈現問題
目前關於眷村居民的故事,已有不少出版品,故事主人翁也會擔任義工,講解自身周遭的故事。但這些人不可能永遠在現場講故事,書本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取得或有時間閱讀。這次仔細觀看每棟眷村的房屋,搭配解說,發現眷村房屋的空間所訴說的,住民的故事,是比言語更為幽微有力的。或許故事講訴,可以和屋舍做更好的結合。雖然暫時建築整理不好,但是如果能以一棟房屋的住民的故事為主題,搭配房屋拍攝影片,以及主人翁訴說,故事會更加動人。展覽的故事線設計,值得更努力。

4. 人力資源問題
先前參觀眷村故事館就有感覺,最熱心投入這個館的,便是眷村的原住民。但新血投注卻不多,就算是這些住民的第二、第三代,也沒有積極投入館的營運,這對館的永續經營是一大問題。來田調的人也是一陣一陣,很難真正形成源源不斷人力班底。為來眷村故事館發展如何?有沒有人繼續傳承,有待觀察。

雖然說這次活動的策畫、布置等工作我們所不會參與很多,甚至感覺不知到要幫甚麼,但是利用這個機會盡量觀察、了解這個單位,做中學。雖然總覺得這樣半調子的參加有點心虛,但是個人憑本事學習,這也是博物館經驗累積的方法之一。龜山行記隨著未來的參訪跟活動參與,會繼續記錄,請待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