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數位典藏這回事…


------------------------------------------

數位時代很迷人,但也不要忘記數位化的目的與意義

------------------------------------------

昨天參加博物館學的研討會,主題是博物館典藏登錄管理,演講重點是在講博物館將自己的館藏資訊公開,提供一般民眾、學生、乃至學者的使用。下午則是數個博物館分享自己建立館藏紀錄的問題與心得。

館藏系統,在圖書資訊學的領域,是一個被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而對使用者的需求做服務,也已行之有年。但在博物館的場域中,卻不是如此。從昨天的演講,可發現現今博物館從業員的對館藏登錄的認知,以及困境有以下幾點:

認知—
1. 缺乏資料庫建置的技能、常且戰且走,沒有先規劃,因此登錄格式莫衷一是,甚至有些館沒有完整的館藏目錄。

2. 沒有建立館藏政策,不知甚麼該收、甚麼不該收,也可能變成幫人清理垃圾雜物的角色。

3. 有能力建立數位資源者,因為博物館缺乏介面研究經驗,也沒有做過太多使用者調查,可能只依個人或數人的見解來建立數位資源。

困境:
1. 許多館連建置工作人員使用的館藏系統都沒有經費人力,或是缺乏對館藏通盤了解規劃,遲遲無法整理好資料、建置基本目錄或系統。領導人的想法也可能阻礙館的各項發展。

2. 許多館連文物維護、庫房都成問題,登錄典藏的意義也失去了,因為館藏逐漸壞死。

從這次研討會分享,發現許多館的心願,其實就是能有完整的館藏紀錄,初步的查閱系統供工作人員使用、有庫房能做文物收納。以往待在圖資界,藏品是一本本的書,只要有空間、有書架,其實就能開設。除非是珍貴古本手稿,書籍維護也不是真的要這麼提防。館藏系統,也是招標就有固定的系統可供選擇。但在博物館,每個館的系統需要差異甚大,無法建立既有系統給大小館使用。而且空間、文物要求的環境,不盡相同。有些館文物脆弱難維護;也有的館,館藏並不需要維護,再買新的就好,因為皆是複製品,保有原建意義不大。這些問題,似乎在行之有年的數位典藏計畫,一直沒有獲得解決。

以前在圖書資訊系的觀點,數位典藏計畫的檢討大概著重在系統建置、維護、利用狀況。而在博物館的角度看數位典藏計畫,更能感覺到,其問題不只單純的系統為維護、成果喪失而已。而是根本的文物保存還沒達到,即要做數位典藏。元件的朽壞都未能阻止,是否還要致力於數位系統建立?收藏文物的博物館館務阻礙連連,收藏辦展皆有困難,數位典藏系統建置後,如何進一步行銷文物?這些問題似乎無解。館內的館藏管理各方面都尚未就位,想要推動任何「加值」活動,似乎都是徒勞無功。或許推動數位典藏的政府單位與學術單位,和眾多擁有文物的博物館,應該坦承公布,而不只是博物館人員自己交流,這樣根深蒂固的問題,才有化解的可能。而在上者是否願意快刀斬亂麻從最基礎開始,重新思考數位典藏的意義,是最艱難,但也最關鍵的一步。事實令人驚愕,但仍要去面對。